别扯低估值了!为何这27只“小而美”股票碰上就死翘翘?

神光财经    热点分析    2017-02-22 16:31  
导读


仅凭低市盈率便足以操作了吗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诸如银行,券商等行业,多数个股估值不到30倍,但并不在散户配置范围。原因就在于市盈率高低反映公司的成长性。而大盘蓝筹股通常拥有较稳定的盈利来源,没有继续扩张的空间。那么,肯定又有投资者想到,那些估值低,市值小的公司,难道不就是我们寻找的价值洼地吗?显然,这也是一个误区。

我们通过梳理发现,沪指自2016年9月底到开始反弹至今,中间虽经历几轮波动,但整体实现接近10%的涨幅。而那些“低估值+小市值”品种里,落后大盘涨幅的却不在少数。接下来,小编就重点为您分析一批看起来“小而美”实则“败絮其中”的股票。



上表是总市值在200亿以下,市盈率小于50倍,同时区间涨幅落后大盘的公司,共计27只,我们发现,他们市净率指标全部为负。也就是说,这些股票财报中,损益表记录的净利润,或是说是资产负债表记录的留存收益,是一个虚值,并没有真金白银流入。

为何会有那么多公司估值低,市值低,但股价却一直上不去?问题就出在“净利润”这一基本财务指标。最简单的,识别上市公司是否存在“净利润”陷阱的方法就是将其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入,或者是营业收入与其经营现金净入比较。市盈率基于公司净利润,而市现率基于公司净经营现金流量,这两者之间的勾稽关系若不能区别,会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。关于净利润造假的方式非常多,这里,小编为您着重介绍应收账款,存货以及无形资产的造假方式及案例。


1、应收与存货

这两项均是上市公司惯用的资产粉饰手段。存货造假,A股的典型案例有很多,但归结起来,一类是存货减值;一类是存货计量。

前者出现于电子,或者服装公司,典型代表为TCL集团与美邦服饰。行业属性导致它们的存货非常容易跌价。比方说,过了季的电子产品或者服饰与原价的差距相当悬殊,需要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。但是,每年强制要求减值测试的资产,一般集中于无形资产与商誉。这就造成了很多企业掩盖高库存,回避资产减值,以此做高利润的手段。

后者则主要集中于农业公司,獐子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,也是典型的存货造假。鉴于农产品行业的存货:猪,鸭子,贝壳等,对于第三方机构,评估起来比较麻烦:例如水下养殖的贝壳,鱼类,光是数量就很难数清,更不要提物种与质量的差异了。

应收账款的造假,一般多是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。我国证券史上“赫赫有名”的财务造假案——蓝田造假案,几乎采用了一切可以实施的财务造假方式,其中也包括应收账款的造假,涉及面非常广,操作比较复杂,在此我们不进行过多介绍。


2、无形资产

无形资产造假,在高科技公司中比较常见。首先在无形资产的确认上,就存在造假空间。对于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:通常在研发阶段,确认为费用;在开发阶段,才将其资本化。显然,一旦费用转为资产,将提高企业的净利润,而这种转变,对于现金等价物却是毫无影响的。这很容易理解,费用化,经营现金流出增加,资本化,投资现金流出增加。那么,费用转资本,也即经营现金流出减少,投资现金流出增加,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并不发生改变,但企业却可借此提高净利润。


本站郑重声明:中国证监会特许证券咨询机构编码[ZX0054] 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使用前请核实,风险自负。
Copyright© 山东神光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